《笔记整理术》 阅读摘录
- 2022-03-06 20:52:00
- 齐雯
- 原创 396
笔记的作用:
(1)记笔记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将信息用纸笔记录下来,永远比从口中、眼中过一遍更能让我们投入进去。记录是在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不可避免地需要动用大脑,这就是学习与思考的过程。
(2)思考“可视化”。将我们脑海中思考的内容放在纸面上,可以让原本凌乱的思路更加清晰。
(3)分析的材料。记录的笔记是进一步思考的材料。
(4)笔记是总结与经验积累。面对庞大的信息与数据,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关键信息高效整洁地整理在一起,形成独属个人的高效笔记本,避免遗忘,让个人经验得以真正积累下来。
(5)避免重复性劳动。在生活中不断记录,就能让我们在未来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不必重复学习,提升了效率。
(6)减少大脑负担。做笔记,将你脑海中的信息存留在笔记本上,相当于制作了一个“大脑备份”,让自己不必担心遗忘而分心,使大脑能够得到放松,可以专注于做其他事情。
(7)帮助实现目标。认真地将实现目标的计划记录在笔记本中,能产生“暗示”效果,使人们可以更严格地督促自己达成目标,提升目标的实现概率(约⅓)。
笔的选择:
(1)握持手感。每个人的手掌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轻重粗细的笔。合适的笔可以让你的手在长时间书写下依然不酸痛,从而能保证字迹的工整整洁。
(2)墨迹粗细。用墨迹较粗的笔来书写需要强调的内容、段落、标题等,用较细的笔记录普通内容。用较细的笔(0.35mm)可使字迹看起来更清晰。
(3)笔墨颜色。我们的大脑思维会被颜色所影响:使用热情、兴奋的红色来标记重点,能够很好地吸引眼球;使用镇静、宁静的蓝色来做普通笔记,可以让思维感到放松。
笔记本的选择:
(1)第一要素喜欢与否。笔记本是否让人喜欢,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的情绪。想在记笔记的路上有个美好的开始,就一定要选让自己喜欢的笔记本。使用价值略超过预算的高档笔记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我们更有干劲。
(2)纸质。选择颜色自然、不要过度泛白泛黄的纸张,写起来会更舒服。
(3)尺寸。根据自己的习惯、适用性来选择。需要灵活记录的选A6或更小的;需要记录系统性知识的,应让尽量多信息同时呈现在眼前,可选B5或更大。
(4)格式。使用6~7mm间距的横线本,不造成字迹挤在一起的感觉。习惯作图、粘贴资料的人,可使用方格纸。书写英文、绘制图表等,需要精准定位的,可使用点状本。使用空白笔记本做思维导图。
(5)使用活页本。可以轻松换页,对需要经常收集资料、整合分类的笔记来说十分合适。单独取下需要的几页随身携带,方便省力省空间。
笔记本类型:
(1)随身笔记本。随身携带、记录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灵感、日程安排。以小尺寸为宜。
(2)系统笔记本。将你的学习、工作系统整理好,给你启发思考的笔记,是需要多次回顾的笔记本。
笔记类型:
(1)学习型笔记。将我们需要背诵的内容、需要理解的知识记录在笔记本上,就能够方便我们复习背诵时使用。
(2)思考型笔记。重点体现“思路”而非知识。它不需要记录太多的、全面的知识,只要将所学知识的重点、本质内容归纳出来即可。更甚者,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简单记录下来,这就是对大脑内知识的一种梳理。将思考笔记时常带在身边看看,就能带动我们的大脑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清晰。
(3)传达型笔记。是为别人能听懂、理解我们所说的内容而做,应该轻重点明确、简洁而富有说服力,更多地显示我们所做的结果与结论,思考过程等完全可以省略。
笔记外观:
(1)整洁:不能忽视笔记落在纸上的视觉效果,不需要多漂亮的字体,但要保证笔记干净整洁,在很久之后回顾时自己能看明白。
(2)尺寸:在记录系统的、需要经常回顾的知识时,一定得使用足够大的笔记本,尽量避免将一件事记录在两页纸上,才能有效调动大脑的图片式记忆,同时增强整体联想的能力,做到“看到这里联系到那里”。而过小的笔记本显然很难将大量的信息呈现在一页上,让我们的信息记录显得零碎而无序。
(3)色彩:让自己的笔记记得五彩斑斓,显然是没弄清楚什么内容才是应该强调的,没有一个先后顺序的认识。当你的笔的颜色减少时,你就会格外谨慎地使用它们,这个过程就会增加你的思考时间,让你学会“精简”和总结。笔记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可以使用艳丽的红色强调重要事项,蓝色代表一般事项,绿色代表个人事务。
(4)密度: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会让我们忽视重点,不仅读起来很累,也很难发挥“思考”这个功能。
笔记内容“黄金三分”。
(1)康奈尔笔记法(P66)。右上方是按照惯常习惯写的普通笔记;左侧线索栏记录右边笔记的重点和大纲,相当于一个归纳;下方总结栏可以将自己对这一页内容的认识写下来,也可以从所有的内容中提炼出精髓写在其中。这三部分并不是一次写就的,而是伴随着我们学习、思考的不同阶段。第一遍记录的时候写在右上方,第二遍回顾时将其简化,概括地写在线索栏上供复习使用,思考过后的内容可以写在总结栏。
(2)东大笔记法。将两页纸看做一页。左边页面用于日常的笔记记录;右边的页面(思考区域)又分为两部分,线索栏用于记录需要注意的内容或自己的疑问,总结栏对应的是总结和解答。这样的笔记本凸显了思考的过程。
(3)空、雨、伞法。“空”(天空乌云密布),是对事实的陈述,为了让人认清事实。“雨”(可能要下雨),是基于事实的一种解释和判断。“伞”(所以要带伞),告诉我们根据判断应该做出什么应对措施。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笔记也需要“文图结合”。
(1)涂鸦笔记也叫视觉笔记,其能带给我们视觉刺激,加深印象、引发好奇和新鲜感,成为促使我们阅读的重要动力。
(2)涂鸦笔记不仅记录着重要的文字,还有有趣的图片、手绘标志、独特的排版模式,以及包括箭头、气泡、爆炸符号等在内的各种形状的图标,给我们的观感就像阅读杂志、图书一样。笔记变得更有趣,也让我们阅读可以更加专注。
(3)根据研究,拥有“过目不忘”的人大多都是因为他们有“图片式记忆法”,能将眼前的文字转化为一张张图片,就像把书复印到脑子中一样。而涂鸦笔记的特点,就是将枯燥的文字变为一张直观的示意图,从而打开图片式记忆的大门。
(4)在笔记之间,多穿插图表、树状图、流程图等方式,让笔记更加丰富,你的知识才能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迅速。
图文笔记的排版:
(1)放散式。围绕着中间的一部分内容呈现放散状围绕,中间的内容往往是笔记的主题,记录着要点和重点,中间和放射模块形成一个大主从关系。(P49)
(2)柱形。将内容分成几大类,然后每一类的内容都记录在一个竖列里。此适合记录那些有明确分类、比较复杂的内容,如会议上不同人的发言内容。
(3)网格块。像报纸一样,将笔记大致分割为几个“豆腐块”,然后将不同主题的内容都填入其中。可以让较多的内容变得紧凑,相较于平铺直叙也有了更多的趣味性。
(4)路径形。通过路径的方式,以箭头将前后关联起来,往往用于记录一个完整的流程或某事件的发展情况。路径形状可以任意安排,简单的如“C、Z、W、S”。
(5)爆炸形。以爆炸形框架展示零碎的信息。
笔记中的图:
(1)树状图。当我们做笔记的时候,应该经常用画“树状图”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可以让整个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条理分明。特别是针对那些有体系的知识,更加有益。
(2)逻辑关联图。(P127)
(3)思维导图。有助于发散思维。
符号系统:
(1)给笔记符号赋予意义,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并且沿用成为习惯。
(2)加上符号的笔记应该尽量保持整齐,千万不要显得混乱无序,否则会影响你之后阅读的感受。
(3)符号的本质是划重点。不要一边读一边画,一定要先读完,思考一下再去做标记,这才能让你的标记产生效果,不至于被第一印象影响而标错了地方。
(4)谨慎地使用下划线,最好不要整句整句地标记。因为,你标记的内容越多,就难以从中发现最重要的部分。下划线最好只标记重点短语,这样你的大脑才能更好地接受信息。
其他技巧:
(1)一目尽览。不管再多的内容都要尽量将一个主题展现在一张纸上。虽然翻页的动作非常简单,但是这个动作很容易让我们的思路和印象被打断,没有连贯性,影响联想与创造。将笔记的左右两页合并起来,当做一页使用,让笔记本的“每一页”可以容纳原来两倍的信息,并且通过巧妙的安排,将这一大页分为不同的模块并记录。这样的记录方法,可以让我们在记忆时自觉意识到“它们在一页,它们是一个主题”,并对其不同部分的关系认识得更加深刻。适合于复杂的主题。
(2)空行分隔信息。密密麻麻、完全没有空行的笔记看不出重点,阅读感受也差。应该使用空行:在重点内容前后,各空一行,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强调;在不同的模块、段落之间通过空2~3行的办法,可以将两个大的内容区分开,不至于将其弄混。
(3)不去追求完美。笔记是为了学习工作而存在,只有能让学习工作效率提升的笔记才是我们想要的,不要过分追求极致,因做完美的笔记而浪费你的时间。特别是工作笔记,我们的目的就是高效,因此可以使用照片的方式记录现场、保存信息,打印出来贴在笔记上,以减少笔记工作。
(4)加入思考的表述。写笔记不等于照搬照抄。照搬照抄只能让我们成为文字的“搬运工”,却容易让大脑闲下来。笔记都一定要有与板书、书本区分的地方,要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5)标题的作用。当我们用看报纸的态度来看待笔记的时间,就明白为什么要写标题了。每个标题独占一行,不要在标题后面直接书写内容,不管是一级标题还是小标题,使其更加显眼,笔记更加有序。在每一页的最顶端明确写出内容的主题,用一句话的标题形式将一页的内容概括出来,能让我们迅速接受到信息。
(6)格式纸的多用。可使用方格纸做打卡表格,制成日历形式,每个格子代表一天,根据安排,在格子的一半或全部涂上特定的颜色。在空白纸后面垫张横线卡纸,便可将空白纸像横线纸一样使用,字行不走偏。
(7)按照时间线记录你的笔记。标注的日期相当于另一种意义上的“页码”。
(8)笔记整理:想要得到一本能够时时翻看,真正对生活产生影响的笔记本,你就得经常整理它。不整理的笔记,基本上都不会再看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