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力》 阅读摘录

2022-03-06 20:55:00
伊恩·阿特金森(英)
原创 438
摘要:创造性解决问题的12种思考工具。

WayⅠ 往大了想

要是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那么就把它放大,问一个比原始问题更大、更宽泛的问题。

受情景的影响,我们往往会被问题的表述方式所约束,将视野限定在狭隘、严格的范围内去寻找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被限定的框架中,可能很难找到解决办法。

此时,你可试着去改变问题被表述的方式,而不是急着要去处理问题本身。通过定义一个更加宽泛的问题,获得更多自由,从而想出更多办法。

之后,你要解决的是放大的问题而不是最初的问题,但这过程中,最初的问题被顺带解决,或变得无关紧要了。

你要问自己:

·目前面临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能获得什么好处?

·这个问题背后更大的问题什么?

WayⅡ 换位思考

没有任何两个人的思考方式是一样的。要是我们能够以别人的思考方式进行思考的话,将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答案。

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某一类人,可以是名人、真实的、虚构的、活着的、去世的。在此之前,你要思考所要模仿对象的特质,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特征(用几句话明确描述出来),并将模仿重心放在此,而不是完全如实地模仿。

模仿对象与你存在的差别越大,你思考方式的转变就越大。你可以通过阅读人物传记等,来获取模仿对象原型。

你可以使用一些道具,帮助你进入角色。如帽子、眼镜、LOGO等穿戴的或背景式的。

然后,忘了你自己(身份、环境),进入其他的思维模式,用那类(个)人的角度重新审视所遇到的问题,你可能会发掘出新的、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法。

WayⅢ 逆向思维

为了在复杂的世界中生存下来,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常规惯例,并按照这些常规惯例生活。大多数时候,常规惯例是有用的,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总是有用。这些所谓的规则、惯例、逻辑、明显的事情,会限制住你的思维,使你的眼光和想法面变窄。当局者迷,人们卷入问题的程度越深,越难意识到那些前提假设。

因此,面对问题时你需停下了,退后一步,审视问题的每个方面,不断地问“为什么非要那么做?”,质疑那些被认为理所当然和被规定的事情。你要挑战它们,敢于做不同。

你可以问:

·为什么要这样来解决问题?

·如果不这样做,又会如何?

·认知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预设了哪些游戏规则、常规惯例和前提假设?其中哪些是可以违背、忽视、移除,并因此而获益的?

·问题本身是否就是惯例的结果?

·其根本就不是问题,或者应该换种提法?

WayⅣ 强加约束

问题看起来过于开放、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而难以解决的时候,强加约束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这些强加的约束能让行动更加具有针对性

你突然在思考一个别人在没有施加任何约束限制的情况下从来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所以你能因此得到和别人都不相同的答案。

限制是人为加的,强加约束后的目标最终没能完成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种独辟蹊径的方式也许能帮助你找到新的成功之道。更甚,当你克服了那些障碍,也就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

你可以问自己:

·在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道路上,我可以施加什么样的限制呢?

·这些限制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呢?坚持的风险是什么?

给自己施加的约束诸如:

解决方案——

必须零成本、

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

必须争取第一

必须是大家可接受的

必须是能引起大家的讨论

必须能够移除现在的某种元素

必须不能是纯技术性的

必须不能涉及到他人

必须能让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WayⅤ 元素组合

你可以通过把现存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进行创新。实现+旧=新”。

    在这过程中你应注意:

1)应开阔眼界,到不同的领域、行业、文化和规则去寻找元素。

2)从你想要达到的效果出发,思考各元素能解决什么问题。是否需要再对其稍加改造?

3)确保你是将元素融合了(化合物),而非仅仅将它们简单堆积在一起(混合物)。

4)确认一下新事物是否和旧事物一样简单。创造一种复杂的东西很容易,但往往没什么用

WayⅥ 选择构架

如果你在给别人提出问题时,就同时给出解决方法,他们就会立马去行动。

通过构建他人作决定时所处的环境,把自己想要他人采取的行动/选择变成最为吸引人的东西,就可以影响他人,使人们自觉、自动地做出你期待的行动/选择在这过程中你创造的是拉动力,而不是推动力(劝导、哄骗、胁迫等)。

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想想,他们想从你这儿,从你创建的环境/系统中获得什么?你要他们做越大事情,就要给他们越大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

人们想要的东西可能是:

获得乐趣;放松;获得安全;欢笑;感到喜悦;成为美好事物的一部分;感觉到自己的聪明才智;被认可;变得更加成功;取得胜利;更有吸引力;做有价值的事情;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受欢迎;被感激;被报以微笑;和他人分享;品尝美食;体验每种乐趣、快乐、让人兴奋、有回报的事情。 

如果人们选择A,而不是我们想要的选择B,那么我们就该想想怎么让B成为他们的偏好:是让B选择更有益、回报更丰厚、更有趣、更快、更简单?

WayⅦ 反向推理

大脑很善于“马后炮”,当你知道某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那么你就能更容易地达成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答案开始反向推理。此时,你已知道了最终方案是什么,而逆向工程能帮助你知道该如何实现它。

   为使用这一工具,你应:

1)暂时忽略现在的问题,直接看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2)从结果(目标)开始逆推到你现在的处境,看看中间需要什么样的步骤

3)将上述步骤顺序反过来,你就知道了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解决问题。

WayⅧ 绕开问题

当你遇到问题和挑战时,不一定非要直线思维地想解决它,也可以寻找绕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或是创造一个让它不再出现的环境。

你有两条路线

1.找到新的路径而避开问题,但仍达到同样的目的。

2.改变游戏规则(环境或其他因素),让原本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WayⅨ 随机嵌入

在处理每天的大量信息时,我们的大脑都有一个思维上的路径依赖。如果以前采用某种方法是很有效的,我们就会继续采取这种方法,而不会一直去探索新事物。但是,当你涉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时,或碰到个以前从没遇到的问题时,如果大脑还是按照以前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话,取得的效果就会很有限,很有可能不会成功。

对此,我们可以给之前的思考惯性一个意外扰动,让大脑试着寻找现状和“随机嵌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创新想法。

你需要做的是:

1.使用词典之类的词语生成器创造一个“种子词”,想出它的一个属性;     

2.让大脑自由探索原始问题与“种子词”属性之间的联系,获得新启发。

WayⅩ 解决更简单的问题

有时,修补一个漏洞很难,但在漏洞下放一个水桶,然后每天倾倒水桶却很容易”。

某些情况下,问题无法忽视,但要完整地解决问题非常耗费资源,其付出的成本要远大于收益,十分不划算。

但实际上,你根本不需要使问题被原原本本地解决,不需要修正所有的元素。你的目标只是想减少问题的影响、解决问题中与自己相关的那一部分

此时,你可以作出次好的选择:解决一个更加简单的问题,同时获得想要的结果。治本困难、花费多,治标简单又便宜,但如果治标的结果是我们可以接受的,这种权宜之计又有何不可呢?

WayⅪ 审视和推断

问题千差万别,有些适合用更加条理的方法解决,特别是那些客观的、具体的、可量化的问题

你需要采用逻辑性和分析性工具,把问题分解成小的、可操作的各个部分,然后找到哪一部分出了问题,把这些出问题的部分解决好了,整个问题就解决了。

不要一开始就诉诸这个方法,否则你会过早地陷于众多细节问题中。

蛛网图是发现问题并且将它分解为细小部分的好方法。在中心画一个圆圈,包含住问题。当你逐渐打破这个问题的时候,它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一个远离圆心的圆圈。随着问题一步步向下分解,新的节点上又衍生出新的枝节。

WayⅫ 联系和重新定义

将不同的创新性思维工具予以合用。

方式一:

①对原始问题,采用某一种创新工具进行处理,你可能获得某些解决方案、灵感和认识;

②在这灵感(认识)的基础上,调整定义你的问题,并使用另一种创新工具解决,获得新的方案,及进一步的灵感和认识。

③在多次迭代操作中,解决方案不断得到弥补完善。

方式二:问题解决无法一步到位,需分成多个阶段,每个创新工具只解决其中一段。使用一种方法让你到达某地,再使用第二种方法又让你走得更远,接着使用第三种方法则让你到达终点。创新方法的排序不同,你得到的最终结果可能会是不同的。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